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评论员金艾琳

“双11”已行至第15年,相比于以往各种复杂的优惠规则,今年的电商平台直接打出“低价便宜”宣传语,花式电商广告也霸屏社交媒体。“不买立省100%、货比三家……”与平台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谨慎的购物需求。一些商家的态度也不比往年,没有将“双11”当作冲刺业绩的唯一节点。

难道今年的“双11”彻底“卖不动了”?其实不然,从阶段性的平台战报和国家邮政局的监测数据来看,今年的“双11”依旧在释放消费潜力。“双11”冷静的背后,折射出公众理性消费的回归,实用主义成为多数人的共识。

当下,消费者的心态变了。被称为“消费主力军”的年轻群体开始逛批发市场,买临期产品。而在年轻群体当中爆火的“特种兵旅游”“Citywalk”,无一不体现着对性价比的追求。从原来注重品牌到现在注重获得感和体验感,成为新消费业态的市场需求。

此外,消费市场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。需求决定供给,消费观念的变化,让不同的业态和品牌成为顶流。国货品牌“双11”的直播间,有不少成为GMV(商品交易总额)过亿元的直播间。折扣零售、品牌特卖的生意模式开始走红,折扣零售行业乘势而起,让“件件打折”成为现实。

而“双11”,也不再是“淘京拼”三分天下,主打兴趣电商的抖音、小红书和其麾下的主播也要分一杯羹。可以说,消费市场的“天”变了。

消费者和消费格局的改变,也倒逼电商平台回归购物节原本的样子。2022年的“双11”,一些头部电商平台并没有公布最终的GMV。可以看到,以GMV为导向开始失灵,电商平台开始关注平台运营的质量和效能。他们也意识到,如今的商家不缺展示自我的平台,加大商家的扶持力度、留住更多好货在自己的平台,才是生存的长久之道。

【责任编辑:靳静波 】 【内容审核:黄瑞月 】 【总编辑:黄念念 】

联系方式

中国·河南·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

电话:0371-86088516 (广告)

联系信箱:news100@henan100.com

邮编:450016

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10-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关于我们|联系方式|招聘信息|广告服务|服务条款|免责声明|网站地图|不良信息举报